中国「十二.五」规划锐意发展绿色环保经济,为了配合节能减排措施,厂家必须投资环保科技,才能真正做到「升级转型」,因此在本港推动环保科技知识产权商贸大有可为。事实上,香港经过多年稳扎基础后,目前应加强环保科技专利中介服务,长远把香港打造成一个环保科技知识产权商贸平台。
正昌环保科技(集团)董事总经理郑文聪表示,外商对国内知识产权保护颇为关注,尤其中小企因不熟悉内地营商文化,也不懂为产品申请专利保护,所以会在港寻找合作伙伴协助推广。香港凭着国际金融中心地位,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,每给予外商很大投资信心,通过香港「桥梁」拓展内地及东南亚市场。
由于国际企业也看准香港的「价值」,郑文聪更加肯定香港在环保知识产权商贸领域上,将有很大发展商机。为此,正昌二年前开始改变经营模式,利用香港科技知识产权各方结合的优势,为外商提供技术改造、设计包装、专利注册及顾问服务,继而将成品推广至内地市场,同时,也借此模式协助内地环保企业借助香港平台「走出去」,进军国际市场。
郑文聪解释,在此合作模式底下,外商会倾向物色经营理念相近、在环保科技领域富经验的伙伴合作,好处是透过港商网络,测试产品市场初步反应,若有需求便进一步改良产品设计及重新包装,使产品更为本地化,针对目标市场需要;过程中甚至可提供环保专业顾问服务,如协助融资、申请专利等,使伙伴合作关系更为稳固。
此转变为正昌拓展环保新领域,提供了辽阔发展空间。以该公司代理美国一款流动冷风机(Port-A-Cool)为例,由于开拓内销市场抢占先机非常重要,故除了协助对方申请内地专利保护外,更重要是加快产品上市速度,以防竞争对手捷足先登,这是重要策略也是必然方法。在此竞争环境下,外商自然挑选有实力伙伴全程协助推广。
近年,正昌引进日本先进环保技术,也是应用这套经营概念。郑文聪表示,当地不少中小企都希望将旗下科技转移到内地,但现实却是十家公司有九家折翼而还;日企也懂得盘算,与其来港从头开始摸索,倒不如找专业环保企业充当「盲公竹」,来得快捷及更有保障。
此时,正昌会以顾问伙伴身分,帮助日企申办所需专利注册,包装技术后再推销给内地部门及团体;若在内地遇上侵权行为,对方无力纠缠于讼诉时,他们也会跟进协助。此举另一好处是,日后可利用此合作关系或网络,协助国内环保企业涉足日本市场。最终,希望通过顾问增值服务,吸引更多日企利用香港平台。
提及最近与上海集惠合资,在当地建立一座废物处理中心,作为华东地区的推广及研发基地,郑文聪指此合作经验充分说明,最重要是选对应用技术、抢先开发潜质产品,以及做好专利注册保护工作。为免遭人抄袭侵权,他们会替对方改良技术,将设计复杂化;众所周知,侵权者倾向取易不取难,当产品不易冒仿,自然兴趣大减。
在众多环保科技领域中,郑文聪认为污水处理甚具开发潜力,一方面香港缺乏相关技术,在改善居住环境上有实际迫切性;另方面内地严格执行环保措施,港厂必须配合法例回收废水。反观空气污染问题,由于大部分港厂迁移内地,加上污染物飘浮不定,遇上问题时很难找出源头。从投资经营角度,如何将废水回收循环再用,将为本港提供很多商机。
以新社区居住发展为例,郑文聪指海水冲厕成本不轻,除兴建分区储水库、泵房(动辄亿元)外,还要过滤、抽水上大厦、电费等;再者,咸水管也容易浸蚀损坏,事后还须户主自行维修。反之,若在新区改用污水回收系统,除了减少用水量外,亦可节省木土工程及保养成本,只要在大厦设污水缸便可。
据郑文聪说,过去几年他们利用多种环保技术,在新界围村及郊野公园设置环保公厕,大大减少吸粪次数所造成的恶臭及噪音,还先后协助澳门一些酒店及本港渠务署,处理污水循环再用。随着特区政府关注新区发展需要,加上西九、东九城市规划不断向外延伸,业界预期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巨大。
提及引入新环保科技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,郑文聪表示,将会结合公司传统业务,作双轨并行发展,以加强协同效应。由于本身有环保科研基础,也熟谙如何保护专利技术,所以较容易吸引外商合作,故将来不排除通过收购合并,甚至上市方式,进一步深化核心业务。他认为,中小企投资环保科技有其优势,纵使业务沉重仍有时间研发创新,反之大规模企业或许因繁琐行政而分散此专注力。
对于未来环保市场前景,他个人预期相当乐观。郑文聪解释,环保科技影响生活每一细节,几乎日常遇上的均与环保扯上关系,其实际应用比我们想像中广,市场需求绝不亚于电子产品。随着人们生活开始反璞归真,环保已成为一种理念,一种生活态度,不再是单技术那么简单。
再说,将来香港经济要转型,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,不能只单靠硬件、硬技术,还须引入海外先进科技,协助专利持有者重新设计、包装与注册,利用本港知识产权贸易枢纽的优势,使扩大成一产业族群,并产生一个良性生态循环,借此吸引更多知识产权流入本港,从而促进香港整个知识产权商贸经济。
为巩固此商贸平台地位,郑文聪建议可通过同业协会,加强沟通与合作,共同提升本地环保科技水平。他指若想做大此市场额份,再不能靠个别业者单打独斗,若没有关键技术或人际网络,中小企将很难持续发展下去。事实上,从宏观角度分析,由于中小企缺乏研发条件,更需要此沟通平台,交流市场讯息及寻找合作伙伴。
因此,他希望贸易发展局能够提供协助,介绍及吸纳业界进入行内协会,借此集中香港环保业力量,也为同业带来更多合作机会。另方面,政府也可投放多些资源,促进「官产学」之间的合作,或向投资环保科技企业,提供更多特别税务优惠。